位置导航: 云南食品网 > 食品资讯

问稻山水 寻米中国 《中国米食大会》定档6月17日

发布时间:2023-06-16 11:41   内容来源:云南食品网   责任编辑:苏秦      阅读量:19020   会员投稿

寻华夏江湖之水,逐万年日月之光

探米之毫厘,品食之千万

问稻山水,寻米中国

粒米虽小,却跨越万年演变,孕育了无数代人,也演绎出了世间繁华与荡气回肠的历史文明。总台2023年度重点节目《中国米食大会》,首播定档6月17日(周六)19:30,在总台央视财经频道、央视频、央视财经客户端同步播出。该节目共12期,采用“移动厨房+户外漫谈”的拍摄手法,探寻六大米源地,开启了一段“有美食、有美景、有温度、有文化”的中华米食文化探寻之旅。

阵容强大 米食寻味团惊喜连连

《中国米食大会》集合了众多不同领域的嘉宾,共组米食寻味团,一起寻味中国地方特色米食,了解与米食相关的风土人情。

在节目当中,你将看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谢颖颖、刘仲萌,著名作家麦家、梅毅,演员、炊事班退伍战士毛豆,创意美食制作者王潇然,农业专家邓华凤、王才林、吴殿星、吴绮嫚,奥运冠军武大靖,更有知名艺人陈数、黄尧、王霏霏、许佳琪、张晓龙、左小青加盟助阵。他们在节目中将兵分三路,分别踏上充满趣味的米食寻味之旅。

问稻山水 寻米中国  《中国米食大会》定档6月17日

探寻米食古今 展现壮美中国

世界稻作文明发源之争说法不一,直至2000年,考古人员在浙江金华上山遗址发现了万年前人工栽培的稻米标本,才平息了这场世界范围的争论,《中国米食大会》寻米之旅的首发站也定位于此。嘉宾们在上山考古遗址找到了一粒万年前的碳化稻米,正是这小小的一粒稻米,开启了人类稻作文明,也成为了《中国米食大会》一切故事的起源。通过和文物发掘亲历者——蒋乐平的深入交谈,米食寻味团成员了解感受了远古先人如何驯化稻米,并学习使用石磨盘碾米脱粒,再用大口盆石煮法烧饭,生动还原了一碗“万年前的大米饭”。借此,他们仿佛看见万年以前,一粒稻米种子正生根发芽,大米入口,虽不及现代烹饪美味,却有着不尽的回味与遐想。

问稻山水 寻米中国  《中国米食大会》定档6月17日

继续向南探索,一声靓仔靓女,《中国米食大会》到达第二站——广东。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”,广东人对吃的执着充分践行着这一俗语。在粥底打边炉养殖基地,米食寻味团展开了一场估重摸鱼比赛,输者不仅要服务大家品尝粥底打边炉,同时还要介绍菜品和背后的故事。看似简单的一碗粥底,从选材、熬制技艺、再到食法和出鱼标准,每一环节无不极致讲究。“北有五常,南有丝苗”,在增城朱村丝苗米基地,米食寻味团的嘉宾还领略了高度自动化的现代智慧农业,但是智慧农业不止于此,未来无人农场才是发展趋势。

广东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之一,而向西远望,位于中国边陲的云南则与东南亚等地区有较为紧密的接壤。作为节目探寻的第三站,云南同样也有着花样丰富的米食。米食寻味团找到了景颇族颇具特色的绿叶宴,跟随勐巴娜西五兄弟在绿叶宴上载歌载舞,以手为筷,以绿叶为碗,在简单快乐中分享各自的故事。除此之外,云南的米味,还有紫糯米酒、泼水粑粑、手抓米线……不同的民族,有不同的饮食风格,但“快乐简单”永远是云南米食和云南人的底色,这两个词对于云南,不是追逐的目标,而是恒定的日常。

问稻山水 寻米中国  《中国米食大会》定档6月17日

从云南沿着长江向中游进发,我们抵达米食探寻的第四站——湖南。湖南常德人言,“不愿朝中为驸马,只要炖钵炉子咕咕嘎”。钵子菜属鼎食文化,古人列鼎而食,那是极高规格的吃饭仪式。一晃3000年,如今常德人宴请宾客,桌子上的钵子越多,依然代表着主人对这桌客人越重视,可谓是真正的农耕饮食“活化石”。“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……”,米食寻味团嘉宾还来到桃花源,坐船顺溪而下,拜访桃源中唯一居民“擂茶王”谢元的家。谢元一边研磨制作擂茶,一边唱歌介绍,洒放自如,向嘉宾展示了如陶渊明一般的卓然独立精神。

问稻山水 寻米中国  《中国米食大会》定档6月17日

同样在长江中游流域,湖北毗邻湖南成为了《中国米食大会》探寻的第五站。“湖广熟,天下足”,作为中国自古有名的粮食产地,荆楚后人一贯精通水稻的种植加工,而武汉襟江带河,更是便利了粮食的北上南运,被誉为“九省通衢”。在中国油脂博物馆,嘉宾们绞尽脑汁辨识外观各异的食用油,梳理中国人的“吃油”历史,在随州的稻米油加工厂,全封闭现代化的生产线上,拆解一粒稻米油的诞生之路。

椰风海韵,槟榔飘香,本季《中国米食大会》的米食探索之旅在中国最南部的省份——海南,告一段落。在三亚崖州区南繁育种实验基地,嘉宾们寻找一个意义非凡的米食——“三千斤大米”。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的最后一个项目,意义非凡。而“南繁”也代表着育种的加速器,使中国超级稻研究保持世界领先水平,让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。嘉宾们在这里体验收割春天的第一把成熟稻谷。转而来到海岛中部,山兰米的主要种植区域白沙青松乡。山兰稻是黎族最珍贵且最具代表性的稻米,这种紫红色的山兰米,3000年来,从未消失于黎族人民的饭碗中。

问稻山水 寻米中国  《中国米食大会》定档6月17日

从阳春三月到郁郁初夏,节目组一路南下,从浙江出发,途径广东、云南、湖南、湖北、海南,用一粒米的诞生与成长,将这六个各具特色的米源地串联成了全新的米食版图,在探寻米食版图的过程中,带领观众全方位的感受壮美辽阔的祖国风光。

节目形态新颖 共飨米食家宴

在《中国米食大会》巧思设置的“移动厨房”环节中,当嘉宾们完成“寻米”任务,都将回到移动厨房共享一席米食家宴。嘉宾可在席间研讨分享每次行程中学习到的与“米”相关的饮食文化、人文故事、历史典故等,带动观众以多元的视角深刻了解中国米食、传递和远播中国米食文化。

浙江的一粒稻米,开启了世界稻作文明;广东粥底打边炉的精细的背后,是百年前顺德妈姐漂洋过海自力更生的闯荡故事;云南的一碗遮放贡米,来自于退休后仍在自己家屋顶上坚持水稻研究,继续选育优良品种的水稻育种专家董保柱;通过湖南米食则可以看出湖南人始终选择执着自己的味觉记忆,把进取和谦谨合为一体,蕴育出充满血性又饱含士人精神的独特气质;湖北人以米为媒,贯通八方,在打通稻米全产业链的过程中,让一粒米迎来华丽转身,成为给世界的一份东方好礼;在海南,山兰米穿越千年,书写出一部属于黎族的农耕历史,南繁基地,正乘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东风,大步向前成为“种子育繁”最前线,向世界展示中国育种家“种济天下”的家国情怀。

问稻山水 寻米中国  《中国米食大会》定档6月17日

《中国米食大会》以小见大,从一粒米出发,将国家与社会的进步,映射到百姓平凡的生活轨迹之中,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。通过对六大米源地的倾情呈现,让更多的国人了解中华万年稻历,也让中国的米食文化映照着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步伐,进一步走向世界的舞台。

一粒米,苗生结穗中须臾万年,盛启风物人间;万种米食,蒸炒烹调间遍访四海,赓续华夏文明。中国米食大会,问稻山水,寻米中国。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热门品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