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不生产槟榔,却是最大的“槟榔消费地”,这其实也跟湖南槟榔的文化的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传闻湖南人最早开始食用槟榔是在清朝,当时爆发了罕见的瘟疫,一时间也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,死了很多的人,最后是得到一位得道高僧的指点,湖南人开始嚼槟榔防治瘟疫,最终遏制住了瘟疫的传播,从那以后湖南人就有了食用槟榔的风俗文化,但当时湖南人所吃的槟榔应该还不是卤制槟榔,《湘潭县志》中曾记载“至槟榔蔫叶,所抂酷嗜”,可见最初湖南人沿用的还是扶留叶包住槟榔一起吃的传统吃法。
但这种吃法要用到新鲜的槟榔果,在当时货运业不发达的情况下,是十分昂贵的,聪明的湖南人就开始借鉴药用槟榔的制作方法,对槟榔进行了改良,他们将鲜果煮熟、熏干后,添加石灰水与饴糖熬制的卤料,制成了初期的“石灰槟榔”,俗称“白壳子”,再用中药铡刀切口贩卖,这就是今天大家常见的卤制槟榔的前身。这种卤制槟榔不但便于保存和携带,而且物美价廉,让越来越多的人消费得起槟榔了,自此湖南的槟榔文化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,无论是后来的极具年味的“槟榔元宝”还是婚姻嫁娶必不可少的“贵子槟榔”,这些都是在卤制槟榔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造的,并最终成为湖南传统文化的一部分。
如今,槟榔文化成为了湖南的一个地域标签,越来越多的人也通过槟榔文化开始认识和了解湖南的历史发展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